核心提示:2023年6月9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洪山实验室和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邀请,台湾中兴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讲座教授兼所长周三和教授做客华中农业大学第171期“微生物学前沿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102会议室带来主题为“与细菌第二信使的邂逅”的学术报告。
(通讯员:张裕铃 黄雅铮)周三和教授以第二信使分子的重要性为起点,系统地介绍c-di-GMP在细菌中的各种调控功能,比如参与细菌纤毛表达、生物被膜形成、纤维素合成以及运动性等。周三和教授特别强调了第二信使分子在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借助于信使分子c-di-GMP,单细胞细菌能精确地响应外界刺激,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低浓度的c-di-GMP可促进细菌的运动性,而高浓度的c-di-GMP可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使细菌能够躲避外界不良环境。之后周三和教授带着大家回顾了环二核苷酸的研究发展史,介绍几种不同的环二核苷酸的结构。
接着,周三和教授向大家介绍近年来新发现的第二信使分子参与细菌抗病毒免疫反应。例如,在III型CRISPR-Cas系统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由环状寡腺苷酸介导的新的防御机制:当CRISPR RNA和CAS蛋白形成的复合物识别入侵性病毒时,细菌合成环状寡腺苷酸(cOAs),cOAs结合Csm6蛋白激活其单链RNA切割活性,随机切割细菌内单链RNA,导致病毒的清除或流产感染。此外,在PYCASR(抗噬菌体的嘧啶环化酶系统)中,cCMP和cUMP介导细菌对噬菌体的免疫;CBASS(基于环状寡核苷酸的抗噬菌体信号系统)和cGAS-STING中同样合成环状寡核苷酸作为信号保护细菌免受噬菌体感染。此外,周老师还介绍CD-NTase是第二信使分子的合成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存在于几乎所有细菌,他向我们简要讲解了CD-NTase的研究方法,并为我们指出目前第二信使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报告最后,周三和教授说,在第二信使分子领域的专注,让他找到人生中的“花车”,他对同学们也寄予厚望,鼓励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坚持专注和钻研,做出一番成就。
提问环节,周三和教授同与会师生展开了互动交流,针对“新发现的环二核苷酸它们的受体是否相同”“是否能对第二信使分子做标记”“第二信使分子的全局性和区室化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解答。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师生们都获益匪浅。报告结束后,周三和教授与大家合影留念。
【报告人简介】周三和,博士,教授。曾任台湾中兴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讲席教授兼所长。周教授主要利用X-ray晶体绕射及高场核磁共振等技术从事结构生物学、结构基因组学、特异核酸结构、核苷类第二信使分子及微生物代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1997年来在Nature Commun、EMBO J、PNAS、Nucleic Acids Res、Trends Biochem Sci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近130余篇,曾两次获得台湾国科会杰出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