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中心简介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单位下属的独立“非法人实体”,联合行业领域顶尖科研机构和优势企业共同建设,将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主导、企业化运营”的运行模式。专职管理及技术支撑人员由依托单位聘任、管理;研发人员实行“双聘制”,保持原单位人事关系不变,工程中心提供物理空间和研发平台。

基于依托单位的农业微生物优势学科和研发基地以及共建单位的优势力量,组建跨单位跨领域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并联合成立创新基金,实行“项目制”管理,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依托单位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生物学和兽医学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进入A类(兽医学为A+,生物学为A);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6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含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以来6次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单位或全国文明校园。

现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58人,其中来自依托单位228人,共建单位130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7人、国家专项津贴获得者2人、省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省部专项津贴获得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四青”人才18人。

工程中心于1998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并联合相关单位和企业组建。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微生物农用药物和制品行业重大技术需求,积极履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职责,并取得显著成绩。

发挥学科优势。工程中心是在依托单位微生物学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基础上整合多学科力量顺势建立。1981年获批国家首批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3次入选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农业微生物研究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依托的生物学和兽医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有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众多研究机构。在微生物学、生物工程、植物病理学、预防兽医等二级学科形成特色与优势。

优化整合。工程中心发挥武汉作为国内外微生物农药研发高地的优势,根据验收专家委员会的意见,2015年中期开始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延展并相应对共建单位进行了优化整合。(1) 赋予“微生物农药”新的内涵和职责,满足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绿色发展要求。研究内容逐步拓展到种植业和养殖业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延伸至“微生物农用药物和制品”,以微生物农药为核心,并开发以满足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绿色发展要求的、与微生物农药配套施用或协同农业生产各环节所关联的农用微生物制剂。农药只是农业生产链条中杀虫抗病这一个环节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需与肥料、饲料、土壤保护或修复、食品加工等环节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完整的农业生产,狭义的微生物农药难以满足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2)整合优势力量,提升微生物服务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能力。在运行过程中以微生物农用药物和制品为抓手,以满足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绿色发展要求为目标,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两条路线以及二者的交织路线上,凝聚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在各环节的技术力量,进一步强化在资源发掘、新产品创制和工程化放大方面的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其中依托单位与武汉病毒所和湖北省生物农药中心自从“七五”以来在国家攻关、863、973和重点研发计划中长期紧密合作,特别是在杀虫微生物资源发掘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在Bt新种质和基因资源、芽胞杆菌多样性资源、先导化合物、昆虫病毒等资源的收集、发掘和利用方面在国内和国际上形成了顶端集团优势;武汉病毒所和重庆大学的昆虫病毒和昆虫病原真菌的加入,使得杀虫微生物方向更完善且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武汉科诺和福建浦城的加入使得在Bt杀虫剂的研发、产业化和国际销售方面占据国际领先地位;依托单位、湖北大学、湖北生物农药中心以及武汉科诺、福建浦城、武汉新华扬、科前生物和安琪酵母在芽胞杆菌制剂、饲料酶制剂、动物疫苗和微生物食品加工剂等产品的共同或合作研发和工程化,推动了工程中心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中营养的绿色供给、面源污染的绿色治理和抗生素的绿色替代等工程研究能力,并有效促进微生物农药的绿色延伸,满足农业全产业链的绿色供给。同时与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山东鲁抗生物农药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共建协议,将进一步强化在微生物农用药物领域的研发和技术转移力度,强化微生物农用药物国家战略力量的成色。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邮编:430070

电话/传真:027-87287254

Email:nercmp@mail.hzau.edu.cn

版权所有 ©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